「一天到底需要洗幾次臉?」
「洗臉的水溫到底是冷一點還是熱一點好?」
「洗臉到底有沒有需要使用到洗臉巾、甚至是洗臉機?」

洗臉是基礎保養中清潔的環節,看似簡單、稀鬆平常、每天的例行公事,但是保養其實是門比豪門還深似海的學問,如果洗臉這道手續沒有做好,確實有可能造成痘痘、粉刺、脫皮、紅腫等等,甚至是敏感肌問題。

 

皮膚科醫師的責任 不只治病 更是建立正確的保養方式

很多人以為皮膚科醫師的工作就是,開藥讓客人吃吃藥、擦擦藥,然後從此一刀兩斷。但更多時候醫師就像是補習班老師,在每次問診的過程當中,討論、修正自己的保養習慣。以洗臉這件事情來說好了,前陣子因為很流行的洗臉機,結果有些人因為過度、頻繁的使用,導致臉部脫皮、紅腫、敏感;或是聽信網路謠言,以為油性、痘痘膚質是因為清潔不全,結果一天洗臉次數高達4-5次,結局通常除了痘痘更多、出油更旺盛,但還伴隨著脫皮!!!但是他們並不知道,造成自己皮膚問題的癥結點,其實是出在如此積極、用力的保養。

這些保養習慣醫師是可以藉由問診,找到肇因,醫師除了給予各種藥方,更重要的是一邊建立正確的保養觀,甚至依據當下不同的膚況,給予不同的建議(治療或是保養品選擇)。

 

掌握洗臉三個關鍵 健康亮透的皮膚沒有很難

在正確的洗臉習慣下,可以「適度」移除皮脂、老化角質,避免皮脂堆積形成粉刺,同時可以洗去會讓皮膚發炎的各類髒污及發炎物質,避免毛囊發炎或感染。只要「洗臉的溫度」對了,配合「適合自己的洗臉產品」,再加上「正確的洗臉方式」,通常並不會有太大的問題。

這三個關鍵都和保全「皮脂膜」的完整與健康 有很大的關係。皮脂膜是皮膚鎖水中重要的一層,能有效鎖住水份,防止皮膚水份的過度蒸發,使皮膚的含水量保持正常狀態,更重要的是,可以能防止外界水分及某些物質大量透入。

 

反之,當皮脂膜被破壞了,水分散失,將導致脫皮、乾澀,甚至因外來物容易入侵皮膚,久而久之會形成所謂的敏感肌狀態。

 

產品選擇 

在產品的選擇上,記得四不:不含皂鹼、不含香料、沒有顆粒、無強介面活性劑。關於介面活性劑,之前文章中有提過,清潔產品(不管是卸妝產品或是洗臉產品)中,添加介面活性劑,是因為它可以一邊抓著水(親水基),一邊抓著油(親油基),讓兩個互不相容(油與水)的物質「在一起」;但對皮膚而言,油水相溶並不是一件好事,反而因著這樣,皮脂保護膜受到破壞(除了把皮膚的油脂帶走,連我們的皮脂保護膜也一起打包帶走了),角質層被侵害,無法阻擋外來污染,保水能力降低、化學物質也趁機入侵,導致皮膚過敏。

 

至於有些人熱衷的去角質(含顆粒)產品,但道理與上述一樣,其實去角質這項保養手續,並沒有一定需要。至於到底是洗面乳好,還是洗面凝膠好,或是洗臉香皂,則「沒有標準答案」。每種產品各自的優缺點,每個人的膚質也都不同,並不是說某一個產品就絕對適合全地球的人,有相關的疑慮,可以諮詢你的皮膚專科醫師。

 

▲即使美容醫學盛行,基礎保養仍是維持健康肌膚的關鍵。
敏感肌族群越來越多,有很大一部分其實是源自保養習慣的錯誤,或是產品選擇不適合自己。林亮辰醫師受邀,參與洗臉產品廣告拍攝。

 

洗臉的溫度 

水溫低的時候,毛孔收縮,污垢、油脂較難洗淨;而水溫高時,毛孔舒張,加上皮膚的油脂會被「過度洗淨」,甚至破壞了皮脂膜的完整,故事又會發展到乾澀、脫皮,甚至久而久之成了敏感肌狀態。另外高溫也容易刺激皮脂分泌、血管擴張,進而衍伸出痘痘、粉刺、出油更旺盛,甚至是酒糟更惡化。

通常會建議水溫比體溫低一些,大約20℃多的微冷水。(熱水導致的問題實在有點多,盡量避免)。

 

洗臉手法 

洗臉的手法其實就是輕柔,勿過度用力戳柔。把產品擠在手中搓揉起泡,手中泡沫越綿密、越多越好,因為正確的方式是要用泡沫接觸肌膚,細緻泡沫可以深入毛孔清潔,再用手指輕輕打圓按摩。最重要的是「不能用力過度,手法溫柔」,乍看之下我們的手掌好像很平滑,可實際上手掌的表面是粗糙,若再加上過度用力搓揉,角質層會被破壞。

 

如此,大家應該可以清楚明白,基本上不建議使用洗臉布、海綿、洗臉機等表面粗糙的物品來洗臉,以免過度摩擦,過度破壞肌膚角質層。

若想要更積極地提升皮膚健康,(如皮膚光澤、亮透度、厚實彈性),像是M22彩衝光、755蜂巢皮秒雷射,在不破壞表皮組織的前提下,可以改善皮膚的各種問題,同時刺激膠原蛋白再生,促進真皮層的細胞更新,角質層完整(排列更縝密)、皮膚更健康。

 

最後,林亮辰醫師經常提及的全方位皮膚照護,便是以個人的基礎保養「清潔、保濕、防曬」為根基,配合皮膚科醫師的專業治療、照顧皮膚的健康,最後再輔以美容醫學(各種雷射光療、注射微整形),確實可以朝著「健康、理想的膚質」狀態邁進。